發布日期:2019/2/13 10:04:37
“在當前的科技大變革時代,交通是變化最為顯著領域之一,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新技術成為中國交通發展的新動能?!敝袊茖W院院士懷進鵬在大會致辭時說。
在一條高低起伏的“8”字形軌道上,一個白色塊狀物懸浮著飛速穿梭……這是西南交通大學研發的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交通模型。
據介紹,高溫超導磁懸浮是一種懸浮和導向不需要電源和控制的自穩定懸浮系統,通過車載塊狀高溫超導體與磁性軌道之間的電磁作用力實現車體的穩定懸浮。高溫超導磁懸浮車具有自重輕、結構簡單、制造和運行成本低、節能和無電磁污染等優點,可以廣泛應用于城市軌道交通、高速軌道交通等場景。
濃霧是導致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霧天交通安全保障技術,并取得諸多成果。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工程師廖文洲說:“濃霧形成前,氣溫大多會經歷‘下降—小幅回升—繼續下降’的過程,安裝在路邊的氣象傳感裝置采集到這些數據后,就可以通過計算分析,預測出濃霧。
實踐表明,此套系統對未來1至3小時、能見度小于200米的濃霧,預警準確率可以達到85%以上。
此外,為防止追尾事故,該研究院還研發了“行車安全智能誘導及防撞系統”,即在道路兩旁每隔一段距離安裝一個警示燈,霧天所有燈亮起黃燈,以顯示出公路走向,當有車經過時,車后一段距離的黃燈會臨時轉換成紅燈,警示后面的車輛避免駛入尾跡區域。
雨后道路積水是困擾城市交通的頑疾,近年來全國多地掀起了建設“海綿城市”的熱潮。在江蘇中路交通科技公司展臺,一個微縮版的透水路面模型吸引了眾人目光,只見自來水不斷地穿透路面,流進它下面的玻璃缸,而路面上沒有留下積水。
“我們的透水路面空隙率在20%左右,因此在大雨時也不會留下積水?!敝新方煌萍脊臼袌鲩_發部副總經理耿磊說。
山區公路開鑿后會在山體上留下光禿的坡,容易導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而生態袋、生態毯、生態微孔基質等柔性生態護坡技術則可以恢復山坡的植被,把盤山公路變成“綠色長廊”。
該技術提供商之一——西藏俊富環境恢復有限公司大區總監吳志國介紹說,生態袋的袋體透水不透土,能固封植物生長所需的基質,特殊設計的孔徑有助于植物根系發育生長;生態毯利用農業廢棄秸稈,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坡面綠化;生態微孔基質則無需平整坡面,直接與土體粘合,微孔顆粒持水保肥,尤其適用于貧瘠土壤和陡坡。